营造春节文化氛围,文化市场需疏堵结合
庙会、灯会、花会是春节期间的典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代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庙会、灯会、花会这类颇有传统民俗色彩的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市场火爆,成为春节期间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火爆之余庙会、灯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第一,灯会、庙会参与主体众多,演出活动、产品售卖等活动相对杂乱,有序组织需要提前筹划,多部门协同联动。第二,游人众多,安全隐患需高度重视,安全是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最根本前提。第三,商业化倾向严重,有待进一步规范,庙会、灯会等活动的设计越来越“现代”,严重的商业化痕迹失去了庙会灯会的原本意味。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影响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提高人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春节期间的网络文化生活更是重要内容,春节本身的话题性以及其他与春节相关的热点话题很容易在网络上发酵、扩散,成为人们春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之一。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多元化,使网络文化市场呈现出了其他门类文化市场所不可比拟的魅力,但同时也造就了该市场监管难、控制难的特性,使网络文化市场成为问题易发难根治的文化领域,春节期间的网络文化监管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群众性自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春节文化生活最接地气的形式之一,是将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春节期间有大量群众文化活动如社火表演、群众民俗演出等举办,在这一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与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的安全保障等问题均需要予以全面考量。
春节前后大量的农民工返乡过年,相较于平日,春节期间农村的社会活动更为复杂。同时,春节期间是农村庙会活动、集会活动、群众红白喜事、群众文化活动等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农村文化市场最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低俗表演等不良文化现象容易在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滋生,“文化垃圾”更容易趁机下乡,对农村文化市场造成污染,这些现象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是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方面,保障春节期间文化市场舒畅运行,营造春节文化氛围则是对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一次检验。在春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消费不断活跃的当下,文化市场良性运作、文化氛围的有效营造,需要疏堵结合方能更有成效。“疏”是引导,是事前的规划与布局,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范;“堵”则是对劣质的、具有不良影响的、危害文化市场健康运作的文化现象进行严厉查处、惩罚。
第一,丰富春节文化内容供给,主动作为活跃文化生活。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文化市场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春节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前提。在文化产业方面,要通过供给优质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丰富文化市场。在公共文化方面,则要通过有规划的组织一系列年味浓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满足春节期间人们的文化需求。
第三,加强文化消费意识引导,培养文化消费的健康习惯。春节期间是文化消费的一个集中期,面对多样多变的文化消费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引导。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人们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能力,帮助人们提高对各类文化产品的理解力、领悟力、辨别力、接受力,帮助人们选择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产品,加强春节期间文化消费的计划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通过宣传引导,帮助人们梳理有利于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文化消费理念。
第一,发挥“黑名单”作用,提升违规成本。落实《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加强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提升文化产品黑名单和经营主体黑名单的违规成本形成对文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警示作用。
谢谢关注,欢迎常回家看看
微信后台回复数字“1”
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查看言之有范精选文章汇编
交流合作邮箱:yanzhiyoufan@163.com